七十年代废柴女配_第99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99节 (第2/2页)

认识?”她回想官田村的适龄青年,比姚青青大六七岁……姓秦的。
  “嗯,秦鹏泉,以前在家他就追过我。”姚青青面壁扣墙皮了。
  “……你怎么遇到他的?”
  姚青青和盘托出,唯独秦鹏泉离家出走的原因没仔细讲,她一句话糊弄,“……他想出来挣钱。”
  到最后,姚妈也没说同不同意她们交往,留了一句,“你自己考虑清楚,晚婚晚育,你不着急。”
  诶,这国家政策。
  挂了电话姚青青有点灰心,她揣摩她们的对话,她似乎没有帮秦鹏泉说上什么,让姚妈对他放心。
  不过姚妈没反对,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支持?
  今晚准备小考,不急着备课,姚青青拐去集市买菜。
  都是老先生和秦鹏泉顺便买了菜,姚青青没发现菜都涨价了。
  这可是稀奇,最开始来到鹏城,因为这边在逐渐取消票证,市场上小贩都是靠物美价廉牟利。
  “好久没买菜了,都不知道涨价了。”她在老婆婆摊上买了一块豆腐,旁边似她孙子的人在炸油条卖。
  老婆婆收了钱,转身就把钱放到她孙子收钱的铁盒子里了。
  老婆婆不搭话,估计听不懂普通话,油条摊上正没人,孙子接过话,“是,这边卖鸡卖鸭的人都不来了,有部队收货,他们直接拉到部队去。”
  “开养殖场的这次都发了。”又有一卷裤脚的大叔搭话,话语里是嫉妒。
  如今的鹏城每天都在接纳大量人流,食品市场小范围收到冲击。
  买一回菜,了解城市生态,姚青青不解的是,目之所及搞基建的工程兵似乎并不多,盖房子的还是那些工人,他们都去哪里搞建设了?
  等秦鹏泉傍晚回来做菜,她就叨叨问。
  “炸石头开路,填海,修大厦。”男人不像姚青青,每天扑在教育上,两耳不闻窗外事。
  “忘了,想致富先修路,感觉是个大工程。”就是不知道高速公路什么时候会有。
  这事件姚青青后世的历史书没有教,教了也记不住,现在鹏城街头上私家车还少,估计高速公路不会那么快修。
  秦鹏泉想到什么,锅盖盖上,任里面噼里啪啦响,不久声音又转为温和,大火焖菜。
  “你想把你爸你妈都接过来?”男人问。
  “嗯,家里条件肯定没这边好,接过来他们生活方便,也能照顾我。”虽然她现在有男人照顾了。
  两人对视,姚青青笑的有点傻气,她眨眼,有点腼腆道:“等我怀孕生孩子,很多事只能拜托他们了。”
  她和男人都忙事业,孩子不得让老人帮忙带嘛。
  多多赚钱,等钱足够多,姚爸姚妈不想带孩子,她就请保姆,一个照顾孩子,一个照顾姚爸姚妈。
  其实姚青青以前从未想过请保姆,她所经历的生活没有保姆。
  在首都当家教,是有不少家庭请保姆,但那都是当官的家庭,不用保姆,主人家的确没空做家务。
  是秦鹏泉去过香江,向她描述香江的生活环境,那边的繁荣昌盛,她开始觉得请保姆没有什么。
  自己空出时间去赚更多的钱,让家庭生活过得更好,同时也为市场经济做出贡献,多了一个就业岗位,促使经济活跃。
  当然,男人最开始跟她讲时,她不以为意,也是最近体验到赚钱忙事业的快乐,不知不觉中有了这个倾向。
  “嗯。”姚青青能联想到他们结婚生孩子,男人重视自己的责任,“鹏城要设管理线,如果你想把他们接过来,越早越好。”
  管理线,目前整个南粤只有一条管理线,便是香江和内地的管理线,出于政治经济上的原因设的,想要出行,必须有通行证,否则边防区的荷枪验证、警犬巡查会不客气。
  这也是人们为什么拿不到证件进出香江,便会下水泅渡的原因。
  姚青青记不得谁跟她说过,或者在哪里看到过,隐约有鹏城要设立管理线的记忆,但现实生活一直没动静,以为这事会过去。
  毕竟在鹏城设管理线很奇怪呀,用铁丝网包围起来,人为辟出一个封闭的世界?
  “下个月就开工了。”秦鹏泉知道更多消息。
  “啊,这么快。”姚青青张大嘴巴。
  “你没去外边,没看到,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做标记牌了。”铁丝网也被运送到一旁
  “好神奇。”姚青青说,“那以后出入是不是和香江一样,要办通行证?”
  “嗯,如果决定定居这边,想把他们接过来,越早越好。”
  “可没有房子……”她自己都是租房呢。
  “很快了。”秦鹏泉已经瞄上第二批商品房。
  男人掀开锅盖,热气扑面。
  加盐加佐料,翻炒两下出锅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