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两百五十六章 各有动作 (第1/2页)
只有拳头够硬,只有力量足够强大,才能活得精彩。 而在乱世,同样如此,哪怕不能让你名留青史,至少也能活下去。 对! 活下去! 张羽在积极拓展版块的时候,其余人,也没有闲着。 张羽关注的重要人物,曹操,在麾下谋士与众将的帮助下,实质上占据兖州,并稳定了州内各郡的局势,隐隐有向外发展的局势。 只是,让张羽有些疑惑的是,似乎曹操的举动非常奇怪,无法判断其真实想法,不知到底是要东进徐州,还是南下豫州,抑或是北上冀州。 反正,张羽是不相信曹操会放弃中原腹地,西进,或者说是西南方向,总觉得现在陈兵颍川郡,是在误导别人。(此地,颍川郡属兖州,为最西边之郡。) 包括张羽,只有刘表紧张兮兮的调兵北上,驻守新野。 至于南阳,有些奇怪,像是被袁术所抛弃了一般,并没有多少兵力,此时袁术的重心在豫州,在扬州的江北地区。 袁术在手下谋士的帮助下,干掉了孔伷,全据豫州,稳定了局势,与曹操或许达成了某种协定,竟然相安无事,没有发生矛盾。扬州陈温,危在旦夕,袁术与孙策的共同打压,让他抬不起头来,几乎丧失了对扬州的所有控制,只剩下不足一郡之地,苟延残喘。 袁术占了江北的扬州之地,孙策占了江南的扬州之地。 为此,陈温曾多次向徐州陶谦、北海孔融求援,赖何,并未有任何应答。孔融是隔的位置太远,只能口头上支持,无法拿出实质性的支援。而陶谦,做老好人习惯了,仅仅派了手下别驾,前去劝和,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处。袁术鸟都鸟他。 也曾派人请求张羽主持公道,可惜,信使到的实在不是时候,恰逢其时,手下大军正在征战草原,冀州、青州又蠢蠢欲动。 最重要的是,对于张羽拿下河内郡,欲要攻占河东郡,包围平阳郡的计划,好似被董卓察觉,调兵入河东,让只有一军的高顺,进展缓慢,不得已,又将张飞的第二军调了过去,增强其实力。还将贾诩调了过去,以应对李儒。 如今,高顺的虎卉军,与第二军,共伐河东。令得张羽手中只剩下,第四军、第五军、第六军,三个军。第三军,坐镇瀛洲,无暇他顾。 三个军,既要弹压新得渤海郡,又要防守可能的冀州与青州的攻击,人手上捉襟见肘。 再加之与豫州相隔甚远,最终只能委婉的表示—— 将会书信给袁术,让其卖几分面子,放过陈温一马。 至于实际效果,虽然讨董之时,袁术是站在张羽一方,但依张羽对他的了解,恐怕书信被没有用。只好安慰陈温,如实在没有办法,可以到幽州、并州等地,任何其管辖的地方生活。 大概能帮的也就这么多了。 最让张羽看不懂的,不是曹操,而是韩馥与田楷的举动。 这二人,按理说,不会联合在一起,就算了上次貌似联合在了一起,之后也应该不会再来一次才是。 可是,韩馥大肆调兵北上,进驻中山国与河间郡,此二郡、国总兵力已超过十万。 完全就是攻打幽州的意思。 不懂,这是为什么呢? 难道是想要为袁绍复仇? 即便是这样,和韩馥有仇的田楷,调兵入乐安郡与济南国又是怎么回事?分明就是要再次攻打渤海郡的意思。 那么,这又是为什么? 为了夺回渤海郡? 谁信呐,先前的失利,已经让田楷损失了数万人马,州中又还有北海郡不听使唤,完全是拼命三郎的表现,不会是疯了吧? 难道说—— 有阴谋? 在看与袁术分取扬州的孙策,其时正是意气风发之时。 自从孙坚手中接过孙家的重担,厉兵秣马,选贤用能,实力大增,迅速出兵占领了荆南四郡的另外三郡,完全占据了荆南。 当大家以为他得了荆南四郡,需要休养生息之际,没想到,竞派手下大将——周瑜,率军出征扬州,豫章等郡,而他本人亲自坐镇荆南四郡,震慑宵小。 得到的消息的张羽,颇为感慨——美周郎不愧是美周郎,厉害,同时也为扬州陈温默哀三秒。凭着讨董时对沉稳的了解,恐怕根本就挡不住周瑜的进攻步伐。 果然,月余之间,陈温便丢失了豫章郡、鄱阳郡、丹阳郡等扬州江南各郡,退守海陵县。 短短不过一两个月的时间,孙策就占领了整个江东,实力大增。胆他并未就此向荆州刘表发兵,以报父仇。 想必是周瑜的劝谏,让他暂时忍下,再次进入了蛰伏。大肆招兵买马,启用了一大批江东的士人,增强实力。 荆州刘表,眼看着孙策的种种举动,心下不安,只不过没那胆子首先发兵,只能坐看孙策拿下荆南,再拿下扬州江南地区。 当然也有北面牵制了他大部分兵力的缘故,不敢分散精力。所以,实为守成之人。 益州刘焉,稳坐西南,笑看天下风云变幻,没有半点举动,似乎根本就知道这些事一般。 唯独有的一点举动,那也是增兵阳平关、白水关,以及葭萌关,不知是要防守还是